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平安的社会氛围,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以“携手共建平安江西,同心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平安建设主题征文活动。现将优秀的征文展示如下:
经济管理学院
2023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
谢玉琪
山河同春,民族同心
平安建设,是清晨推开窗的第一缕清新空气,是夜晚归家时那盏温暖不熄的灯火,是每一个人心中最质朴、最殷切的期盼。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平安建设犹如坚固基石,承载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构筑起我们美好生活的坚实壁垒。
平安建设,夯实社会稳定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如同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上层建筑才能拔地而起。回首往昔,那些动荡不安的岁月,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生命财产如风中残烛般脆弱,而如今,在平安建设的有力推动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完善,街头巷尾的监控设备如忠诚卫士,时刻守护;社区警务室深入基层,民警与居民紧密相连,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雷霆出击,黑恶势力无处遁形,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社会安全感大幅提升,为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大后方。
平安建设,护航经济发展航道。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动力源泉,而平安的环境则是这条动力源泉顺畅流淌的保障。良好的治安状况为企业投资兴业吃下“定心丸”,吸引着国内外资本纷纷涌入。稳定的社会秩序确保了物流运输的畅通无阻,让商品能够及时抵达市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金融领域的安全监管防范了金融风险,守护着百姓的“钱袋子”,维护着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从繁华都市的商业中心到充满活力的创业园区,平安建设为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助力国家经济巨轮在全球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平安建设,守护人民幸福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平安是美好生活的基本要素。在平安的社会环境里,孩子们能在校园里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老人们能在公园惬意漫步,安享晚年;年轻人能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斗,追逐梦想。医疗安全得以保障,患者放心就医;食品安全严格把关,百姓吃得健康。自然灾害面前,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迅速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平安建设,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兜住了人民生活的琐碎日常,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平安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执法部门要严格公正执法,坚守法律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发挥
自身优势,在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方面贡献力量;每一位公民更要从自身做起,增强安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弘扬社会正气,以实际行动为平安建设添砖加瓦。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平安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伟大事业。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筑牢平安建设的坚固防线,让和谐之光普照大地,在平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书写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壮丽篇章。
经济管理学院
2024级财务管理本科1班
吴佳怡
筑牢平安建设基石,共绘和谐发展蓝图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建设,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具有深远意义。
平安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平安,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企业需要安心的经营环境来投资兴业,市场需要有序的秩序来繁荣活跃。在平安建设良好的地区,各类市场主体能够专注于自身发展,不断创新和扩大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例如,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法治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推动了当地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反,在一些治安不稳定的地区,经济活动往往受到严重干扰,企业不敢投资,人才不愿流入,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因此,只有通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平安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平安建设的保障。在一个平安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加强平安建设,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比如,一些社区通过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建立社区调解委员会等方式,及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营造了和睦的社区氛围,让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归属感。只有让平安的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才能让人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共享美好生活。
平安建设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就是对平安的需求。平安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只有生活在平安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安心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美好的人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到社会治安、网络安全,平安建设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加强平安建设,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顺心。例如,公安机关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社会治安的巡逻防控,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安全;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法治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服务;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广大群众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投身平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筑牢平安建设的基石,共绘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让平安之花在中华大地处处绽放。
经济管理学院
2023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1班
陈艺
你我皆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平安”二字,寥寥数笔,却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向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但真正让这些文字落地的,从来不是坚固的钢筋水泥,而是每个穿梭在校园里的你我。当我们在宿舍给手机充完电转身离开时,在实验室摘下护目镜时,其实都在参与书写整个校园的安全方程式。
安全从来不是单选项。去年某高校因插排超负荷引发的火灾,烧毁的不仅是三间宿舍,更是整栋楼同学的安全感。那些被熏黑的墙壁像无声的警示:当一个人把充电器遗忘在床头,整层楼都在承担风险。就像食堂楼梯间追逐的身影,可能让端着热汤的同学成为多米诺骨牌中的一环。安全这张网,每个节点都相互牵连。据教育部2022年校园安全白皮书显示,87%的校园安全事故存在"责任扩散效应",即参与者越多,个人责任感反而越薄弱。
责任意识需要破除三个认知误区。有人总觉得"出事也轮不到我",却在寝室使用大功率电器;有人认为"偶尔违规没关系",总让充电宝在无人时继续工作;更多人把安全视为"别人的责任",看到消防通道堆放的杂物也选择沉默。这些侥幸心理如同沙漏里的细沙,积累到某个临界点就会引发系统性崩塌。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实验室的跟踪调查显示,持续的安全教育能使学生的风险预判能力提升40%,但仍有35%的学生认为"小题大做"的管理规定束缚了自由。
真正的安全防线生长在具体行动里。宿舍楼长在每层电梯口张贴"充电宝使用时间表";就连食堂阿姨看到学生端着滚烫的砂锅时,都会多提醒一句"走慢些"。这些细节构建起比监控探头更有效的防护网,因为主动防范永远比事后补救更有温度。在南京某高校,学生们发明了"安全接力"制度,每天由不同寝室轮流检查公共区域隐患,实施半年后,该楼宇的意外事件下降了62%
教学楼的应急灯每隔半年就要更换电池,而我们的安全意识更需要定期"充电"。当安全教育从宣传栏走进日常生活,当"小心台阶"成为同学间最自然的提醒,当扶正倒下的警示牌变成条件反射般的动作,这样的校园才能真正称得上"平安"。最近校园论坛发起"安全微创新"征集,有人建议给实验室设备贴表情包警示贴,有人在共享单车停放区设置防撞缓冲带。这些创意证明,安全建设不是生硬的条框,而是可以融入青春特质的生动实践。
刻在墙上的规章只能规范行为,唯有种进心里的责任感,才能让安全成为呼吸般的本能。当我们开始习惯为他人扶住即将关闭的电梯门,当每个晚归的同学都自觉放轻脚步避免惊扰走廊声控灯,这些细微处的自觉,终将汇聚成守护平安校园的星辰大海。
经济管理学院
2022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
刘旭
平安校园赋
校园是青春的港湾,知识的灯塔在晨雾中闪烁,而平安恰似灯塔下的基石,默默托举着每一段奔赴理想的旅程。当安全之钟穿透林荫,我们方才懂得: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规训,实则是岁月写给生命的温柔诗行。
犹记去岁寒冬夜,一簇火苗在违规电器上起舞。浓烟如墨,浸染了街道的蓝天;警报嘶鸣,惊醒了沉睡的校园。逃生通道里交错的脚步声、走廊上爆裂的玻璃、消防水带蜿蜒如银蛇,共同镌刻成一道灼痛的印记。当焦黑的墙壁成为沉默的教科书,我们终于醒悟:平安校园从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需要所有执笔人共同书写的长卷。
行走在青春的路上,危险常以温情的假面示人。有人将手机屏幕当作指南针,在自行车铃声中走出惊险的折线;有人把实验室规程视为可删减的草稿,让防护手套在抽屉里独自叹息;有人与时间赛跑时,把护栏当作捷径的标点,却不知生命经不起任何潦草的书写。这些细碎的疏忽,像沙漏中无声坠落的沙粒,终会垒成难以承受的重量。
守护平安,需将规则织进生活的经纬。宿舍里按时熄灭的灯光,是黑夜中最温柔的韵脚;实验室严谨的操作流程,是科学精神的平仄对仗;食堂窗口前绵延的队列,恰似文明生长的年轮。我们不必背诵冗长的安全条例,却应让“人走电断”成为肌肉记忆,令“规范佩戴护具”化作条件反射,把“礼让三分”写进行走的韵律。
平安校园的建设,从来不是独奏曲。教师深夜巡查的手电光划出守护的轨迹,保安室监控屏幕上跳动着警惕的脉搏,宿舍阿姨登记表里密密麻麻的勾画,都是这首协奏曲中不可或缺的音符,而我们,更应成为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给充电中的手机系上“定时锁”,为疾驰的自行车装上“清醒刹”,让实验室每个步骤都经得起“显微镜”的审视。
暮色中的校园常让我想起古老的活字印刷:每一栋建筑是沉稳的铅块,每一条校规是端正的刻痕,而我们行走其间的身影,正是滚落其上的油墨。当所有元素精准嵌合,方能印出清晰平安的篇章。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呵护这份秩序,用行动将“万一”改写为“万无一失”,让青春的笑声永远绽放在没有阴影的晴空之下。
当消防演习的警报再次响起,愿我们不再仓皇奔逃,而是踏着训练有素的步伐,将危机化解于无形;当银杏叶又一次铺满校园小径,愿每片金黄都见证着安全的年轮。因为真正的平安,不在钢筑的围墙里,而在每个人心头亮着的长明灯中。
此刻风穿回廊,紫藤花在安全警示牌旁摇曳。我听见砖缝里传来细碎的回响——那是无数人日复一日编织的安全经纬,正将这座校园,谱成岁月里最悠长的平安赋。
此次征文比赛不仅点燃了我院师生对平安江西建设的责任感与参与热情,更通过一笔一划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期待大家携手同行,共同为平安江西建设添砖加瓦,携手共创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辑 |李子涵
校对 |杨勇华
图片来源 |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 郭远峰
二审 | 张文凤
三审 |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