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科学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强化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筑牢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安全屏障。2025年9月8日下午,江西工程学院在学术报告厅一楼组织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之传染病知识教育活动,组织2025级新生参加。本次讲座特别邀请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科长彭爱平、科员黄绍婷担任主讲人,为2025级新生带来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健康第一课”。
彭爱平围绕艾滋病的传播感染途径、初始症状、防治方法、咨询检测、流行现状及防治成效展开宣讲。他指出,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无保护的性行为,如未使用避孕套的阴道、肛门和口腔性交,是传播HIV的高风险行为。血液传播则常见于共用注射器吸毒、输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等场景。母婴传播则可能发生在孕期、分娩过程中或通过母乳喂养。彭爱平详细列举了艾滋病的初始症状,包括发热、疲劳、皮疹、喉咙痛和淋巴结肿大等。他强调,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数周内消退,随后进入无症状期,但病毒仍在体内持续复制,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早期检测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黄绍婷深入讲解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策略。她表明,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主要影响肺部,常见症状有持续两周以上咳嗽、咳痰带血、胸痛、体重无故下降、夜间盗汗等,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防治上,增强个人免疫力很关键,新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及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与压力过大。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密闭空间人员密度、用紫外线灯消毒等方式可抑制病菌存活和扩散。对于HIV感染者等高风险群体,要定期筛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治疗。若确诊肺结核,患者需遵医嘱接受至少6个月的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要按时服药,症状消失后也不擅自停药减量,以防产生耐药性,还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确保疗效。
讲座最后,两位专家共同呼吁新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他们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也提醒新生要关爱身边的传染病患者,消除歧视和偏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健康的校园环境。
此次传染病知识教育讲座在新生中引发了强烈反响。2025级电子商务本科1班吴文杰表示:“以前对艾滋病和结核病了解不多,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后,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些传染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我将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后续学校还将开展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健康科普讲座、应急演练等,持续深化新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 |经济管理学院
校对 |李佳
图片来源 |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 郭远峰
二审 | 张文凤
三审 |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