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北斗智管启新程,青春践行乡振途——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四)

发布者:经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感受志愿军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精神,激励青年学生群体厚植爱国情怀,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融合,江西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队于78日走进98岁抗美援朝老兵家中,聆听他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1.
物资传心意,暖意满心头

七月阳光肆意倾洒大地,队员们走进老兵家中,见爷爷安静坐在椅子上,面容慈祥,笑意温和。队员们快步上前,将精心准备的米、面等物资轻轻放在桌上。这一袋袋、一箱箱物资,承载着我们对英雄前辈的敬意与牵挂,愿这细微的关怀,能为爷爷的生活添一抹温暖底色,让崇敬与感恩,在阳光里静静流淌。


队员们用实实在在的关怀,将敬意真挚传递。这不仅给予老兵物质支持,更在代际间架起传承的桥梁,让青年得以触摸历史、汲取精神力量。抗美援朝精神在温暖的互动中延续,激励更多人铭记英雄、担当使命,让爱国与感恩的火种在新时代持续燃烧。

2.勋章会生锈,故事永滚烫

当爷爷郑重捧出那只装着勋章的木盒时,队员们瞬间屏息凝神。岁月在盒面刻下斑驳痕迹,可盒盖开启的刹那,几枚勋章仍泛着撼动人心的光——有党徽造型的,有战斗纪念的,每一枚都沉淀着滚烫的荣誉。爷爷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勋章,眼角泛起泪光,缓缓为大家揭开记忆的帷幕:“当年在朝鲜战场,我跟着工兵连,专干拆桥、建碉堡的活儿。敌人的桥是补给线,得拼了命炸断;咱战友的碉堡是护身符,哪怕天寒地冻、炮火纷飞,也得连夜修好……”


那些浸润着硝烟的故事,从爷爷哽咽的讲述中流淌出来。勋章或许会因时光流逝氧化生锈,可爷爷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家国担当,永远滚烫炽热,在大家心间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让抗美援朝的精神火种跨越代际、生生不息。

3.与老兵留影,承红色担当

聊天过半,我们提议和爷爷合张影,爷爷爽快应下。他用布满皱纹的手小心抚过勋章,慢慢理正绶带,胸膛挺得笔直。队员们见状,也轻轻上前,帮着抚平绶带的褶皱,调整勋章的位置,动作里满是细致与恭敬。


快门按下的瞬间,我们紧紧握住爷爷的手——他像一棵饱经风雨却依旧苍劲的老树,98岁的身躯稳稳坐在中间,笑意温和又明亮;我们围在身旁,笑容里藏着深深的敬佩,更暗涌着接过历史接力棒的坚定。

这张合影,是青春与峥嵘岁月的对视。爷爷胸前的勋章、眼角的皱纹,诉说着抗美援朝的热血过往;我们身上的朝气、紧握的手掌,传递着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它不仅定格了两代人的温暖瞬间,更让抗美援朝精神在影像里延续,激励我们以青春之姿,扛起家国担当,把先辈的信念与力量,融入新时代的奋斗征程。


排版|龚豪

校对 |谢芳媛、张欣怡

图片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