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江西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于7月7日走进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沙头村委横板桥村,开展河道岸畔杂草清理行动。通过亲身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实践以青春力量助力横板桥村改善人居环境,还原河岸整洁面貌,守护乡村生态颜值,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担当。
1.杂草丛中,开启青春“除草记”
还未走近河岸步道,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就看到疯长的杂草“霸占”了路面与花坛。这些杂草不仅影响美观,还让原本整洁的步道显得杂乱无章。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分成小组,朝着杂草“进军”。
阳光晒在背上发烫,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可没人喊累,因为大家知道,每拔掉一棵草,乡村的颜值就多一分“清爽”。
有的队员蹲在步道边,双手抓住杂草根部,用力一拔,带着泥土的草根被扯出地面,草叶上的露珠溅在裤脚。有的在花坛里,小心避开绿植,精准清理杂草,指尖被草叶划红也不停歇;还有的合力对付顽固杂草,喊着使劲,加油的口号,把扎根深的杂草连根拔起。
于队员们而言,俯身拔草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次与乡土的深度对话。指尖触碰泥土的湿润、合力拔草的较劲、汗滴融入土地的温热,让乡村振兴从书本概念变成可感可触的实践。
2.汗水浇灌,收获乡村“新颜值”
随着一把把杂草被清理,河岸步道渐渐露出原本的模样。红色的步道重新变得整洁,花坛里的绿植挣脱杂草“纠缠”,舒展起来。队员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拔草过程中,村民路过竖起大拇指,说“这些娃娃真能干”,简单的话语让大家心里暖烘烘的。这不仅是对劳动的肯定,更是乡村对青年参与建设的期待。队员们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从拔草、清扫这些小事做起,用汗水去浇灌,就能让乡村焕新颜。
3.指尖触感,读懂乡村“温度”
拔草时,指尖触碰泥土的湿润、草根的坚韧,让队员们对乡村有了更深的触感。看着杂草从“侵占者”变为手中的“战利品”,大家读懂了乡村建设的不易——就像这些杂草,若不及时清理,就会肆意生长,破坏乡村的整洁;但只要用心去维护,乡村就能保持美丽。
有队员说:“以前觉得乡村振兴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现,我们弯腰拔草的身影,就是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泥土的气息、村民的笑容、团队协作的默契,交织成乡村独有的温度,让大家明白,美丽乡村需要每个人俯身参与,用实际行动去守护。
这次拔草行动,是队员们乡村实践的一小步,却是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步。大家把杂草清运走,也把“乡村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种在了自己心里。
返程时,回头望整洁的河岸步道,队员们深知,未来还会有更多“除草”般的小事等着去做。但只要保持这份初心,以青春之姿接力,就能让清河常映初心,让乡村一直美下去,续写属于青年与乡村的振兴新篇章。
编辑|张欣怡
校对 |李佳
图片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