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翠的山野间,革命的红色记忆如璀璨星辰般闪耀,青春的蓬勃力量亦如春潮般奔涌不息。7月8日,江西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庐陵星火”社会实践队继续开展“青春星火聚乡野,燎原之势助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似一簇簇跃动的火苗,满怀热忱地奔赴东上乡瑶前村,再次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1.童心港湾:用爱温暖留守时光
晨光熹微,洒在瑶前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庐陵星火”社会实践队率先来到了村里的“童心港湾”。这里,10余名留守儿童如同初升的朝阳,纯真而充满希望。他们围坐成圈,眼神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活动的期待。
邓盈盈同学站在孩子们中间,声情并茂地讲解着防溺水宣传知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演示,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讲解结束后,队员们贴心地为小朋友们分发牛奶和面包等物资,孩子们接过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后,队员们教小朋友们学习简单的手势舞。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小手跟着队员们的动作有模有样地比划着。当他们学会后,兴奋地跳了起来,纷纷说道:“我回家要跳给我爷爷奶奶看!”那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家人的爱和分享的喜悦。接着,大家还一起玩了一些简单的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童心港湾”的每一个角落。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分别的时刻悄然来临。队员们和小朋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孩子们用小小的手在空中使劲摇晃着,大声喊道:“哥哥姐姐谢谢你们!我们会想你们的。”队员们在车上也摇着手回应:“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哦,天气热了注意不要玩水!”那温馨的场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02白莲基地: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午后,阳光炽热而明亮,实践队成员在驻村干部的引领下,来到了百亩白莲基地。眼前,碧色的莲田如一块巨大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粉白的荷花点缀其间,宛如点点繁星,恰似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绝美诗画。
队员们迫不及待地俯身细察莲蓬,指尖轻轻触碰饱满的莲子,仿佛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驻村第一书记站在一旁,声情并茂地讲解着:“这片莲田可不简单,它不仅是生态景观,更是我们‘红绿融合’发展的活教材!”他接着介绍道,白莲产业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还带动了3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革命老区的土地焕发出了产业振兴的新生机。
金融工程专业的皮荣同学捧着记录本,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种植成本到销售渠道,这些数据都太珍贵了,它们将成为我们撰写调研报告的“金钥匙!”队员们纷纷点头,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深入了解白莲产业的发展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3.星火传承:书写红色青春答卷
暮色四合,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将整个村庄映照得格外美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队员们高举“庐陵星火”队旗,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的笑容。随着快门的按下,青春的面庞与革命的丰碑交相辉映,定格成了永恒的瞬间。
郭远峰老师指出,从博物馆的文物到田间的数据,从安全课的童谣到牛棚里的成本表,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青年,既能读懂理论的书卷,也能走好乡间的泥路。实践队成员要整理调研素材,后续将要形成《井冈山革命老区产业振兴调研报告》,为老区发展献上“青春方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大学生实践队伍,以白莲为笔、童声为墨、牛棚为纸,在革命老区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21世纪的红色答卷。当大巴车缓缓驶离蜿蜒的山路,后视镜里渐远的荷田与红旗,已化作他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种。因为在这里,他们镌刻下了青春与家国最炽热的对话,这份记忆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熊文杰、龚豪
校对 |杨勇华、刘嘉伟
图片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