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将乡村民宿和“农文旅融合”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部署中。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2025年7月5日-9日经济管理学院“乡”得益“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调研助乡兴,共话民宿发展策”为主题,在江西省上饶市华坛山镇樟涧村开展“三下乡”调研活动。从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座谈会、与民宿经营者访谈、与村民和游客交流、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团队全方位调研樟涧村民宿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
樟涧自然村位于上饶市广信区北部距离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望仙谷不到 3 公里处于望仙谷景区的必经之道上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超 86%一条樟涧河上接望仙谷、下至美食集市寻味华坛山,全长约 4 公里,村庄被青翠如屏的群山环抱,在樟涧河碧波里实现了从 “留守村” 到 “流量村” 的转变“望仙游,樟涧留”发展思路设施健全旅游活动与项目丰富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居住。
7月7日,"乡"得益"樟"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深入多家民宿与民宿经营者访谈,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与生活变化,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宿产业为村庄带来的活力。团队实地走访二十余家特色民宿,挖掘并梳理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访谈案例。
1.返乡创业:从异乡打工到归乡当老板
"以前在浙江打工,听说家乡民宿产业发展兴旺,就想着回来试试。“一家民宿的经营者向团队成员讲述自己的经历。如今,他的民宿平均价位200多元,日常入住率可观。"政府给我们修了路、安了路灯,还提供贴息贷款,现在个体创业贷款额度放宽到30万,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但谈及经营挑战,他坦言:"淡季入住率会下降,而且我们不太会用小红书这些平台做宣传,年轻游客喜欢的玩法我们还在摸索。"这也反映出不少本土经营者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的短板。
2.脱贫蜕变:政策扶持下的创业之路
在村委负责人的带领下队伍来到了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来看看他们是如何依靠民宿经济脱贫的。
"2020年脱贫,2021年就开了民宿。"一位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营者分享道,"现在每年毛收入有二三十万,但为了让客人住得满意,去年又花了二十多万为民宿房间装修升级。"他感慨,现在民宿行业竞争较大,须不断提升品质,但政府的支持让他底气更足。
3.党员坚守:退伍军人的“民宿初心”
“我是老党员,也是退伍军人,开民宿就得讲诚信。”“良栖阁民宿”的经营者如是说,他的民宿主打“干净卫生”,8间客房全由自己打理。作为曾在海军服役的老兵,他把部队作风融入民宿经营。
尽管也曾遇到客人莫名给差评、客流量不稳定的难题,但他始终相信“跟着政策走准没错”,虽然现在竞争大,但只要守住本分,日子总会好。
4.夫妻共进:从起步经营到服务提质
老板表示“以前在外务工,现在夫妻俩守着9间房,旺季一天能赚几千。“乡间民宿”的经营者说。从对民宿经营一窍不通,到能精准记住回头客的喜好,他们的秘诀藏在细节里:“政府培训教我们摆床品、做早餐,去外地考察时学的‘老客带新客’优惠,现在用着特别灵。”
不过难题也不少:“年轻人爱用的小红书,我们捣鼓不明白,定价总怕高了没人来。”去年他们咬牙花了10万升级卫浴,客人满意度明显提升。夫妻俩还跟着政府组织的考察团多次去外地民宿进行学习,回来后学着在客房摆上本地特产做装饰。“以前觉得民宿就是供客人休息的,现在才懂,还得有咱樟涧村的味儿。”
巧思藏情:小民宿里的暖心怀
5.巧思藏情:小民宿里的暖心怀
“云崖山居”的经营者指着房间门牌号“1314”笑说:“这数字比以前的‘雅间’好记多了!”夫妻俩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客房,靠“朋友式服务”圈粉:“客人忘带充电器就递上备用的,下雨时主动撑伞接客人,咱没大本钱搞装修,就靠真心换回头客。”
外国客人来住时,他们举着手机翻译软件聊家常,还会推荐村里的特产。“政府组织去云南学民宿运营,我记了满满一本笔记。”如今,他们的客房在旺季常常提前一周订满,“有对上海情侣住过之后,今年带了五对朋友来,说就喜欢咱这,像走亲戚似的。”
走进“山下的房”,民宿的设计处处透着主人的巧思——没有专业设计师的参与,全由他亲手完成,就连装饰中的各种元素,也是他亲自挑选设计。
他说早已了解到游客的需求:他会帮忙联系拼车,从车站直达民宿,“虽然不是免费,但拼车灵活,客人也乐意接受。”
十几间房入住率一直较高,年收入稳定在百万左右,常有外国游客到访,对民宿评价较高。这份成绩背后,是他“跨界”的勇气。借助望仙谷的景区效应,在樟涧民宿村,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调研手记:青春视角下的发展思考
在与民宿经营者的深入访谈中,我们也捕捉到产业发展中的现实瓶颈:大部分民宿提到旺季停车位略显紧张,尤其节假日期间自驾游客集中,停车空间不足易影响入住体验;不少经营者期待与望仙谷景区能够合作,希望能通过门票优惠联动等方式实现客源互导;多数民宿经营者提到网络宣传技能存在短板,面对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想做却不得章法”,希望能获得更系统的数字化营销培训;此外,因缺乏到望仙谷景区公共专线交通,游客从景区到民宿的“最后一公里”出行不便,也成为制约客流增长的因素之一。
团队成员在走访中还发现,樟涧村民宿产业虽发展迅猛,但也面临淡季客源不稳定、同质化竞争等挑战。接下来,团队将结合调研与问卷数据,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下望仙乡民宿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景村联动、强化技能培训、优化交通接驳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樟涧村民宿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樟涧民宿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政策红利化作东风,乡土资源成为底色,村民们以双手为笔,在乡村这片画布上,绘出民宿发展的崭新篇章,乡村的无限可能正被激活。"乡"得益"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深耕调研,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编辑|黄权利、刘芳芳
校对 |谢芳媛、张欣怡
图片来源|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