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峥嵘岁月,踏访热血山河||经济管理学院学子开展“五一红色行”活动(三)

发布者:经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7浏览次数:10

为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以“五一红色行”为主题的红色走读活动,组织学生打卡红色坐标,致敬峥嵘岁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2023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刘芳芳同学的视角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踏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井冈山红色走读之旅

大家好,我是2023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的刘芳芳。在这个五月,我怀揣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井冈山红色走读之旅。这一路,我先后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故居、红军洞(龙潭)以及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在历史的光影交错中,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

第一站——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铸忠魂

行程的第一天清晨,我便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踏入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苍劲有力。我伸出双臂聆听先辈们的声音,感受历史奋战的现场。走进烈士纪念馆,泛黄的照片、陈旧的遗物、翔实的文字资料,串联起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他们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也让我更加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二站——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故居:思想之光耀征程

离开陵园后,我去到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故居。这座因八角形天窗而得名的两层土砖楼房,古朴而庄重。步入屋内,陈旧的桌椅、砚台和竹筒铁盏青油灯静默陈列。1927-1929年间,毛泽东同志在此挑灯夜战,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以深邃的思考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站在这方充满历史气息的空间,我仿佛看见伟人伏案疾书的身影,深刻体会到思想的力量与革命信念的坚定。




第三站——红军洞(龙潭):艰苦岁月显坚韧

第二天上午,我前往红军洞(龙潭)。这里有着“五潭十八瀑”的秀丽风光,瀑布飞泻,水花四溅,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却是红军战士重要的藏身之所。

沿着蜿蜒的石阶下行,我走进潮湿阴暗的红军洞。洞内空间狭小逼仄,石壁上还留存着岁月侵蚀的痕迹,脚下的土地因长期潮湿而略显泥泞。难以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战士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将这里作为藏身之所。他们在这里储备粮食弹药,躲避敌人的搜捕,每一寸土地都布满了他们坚毅的足迹。洞外瀑布的轰鸣声,在当年或许就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天然警报”,我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低声交流、商讨作战计划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深深打动着我的内心。



第四站——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星火燎原启新篇

第二天下午,我走进了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馆内丰富的文物、图片和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全过程。1927年,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这是党为挽救革命而进行的一次伟大尝试。在这里,我深刻认识到秋收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也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此次红色走读,于我而言,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次直击心灵的震撼。作为江西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子,“勤朴敏信”的校训始终铭记在我心中。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把从红色圣地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我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编辑|刘芳芳

校对 |李佳

图片来源 |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 郭远峰

二审 | 张文凤

三审 |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