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峥嵘岁月,踏访热血山河||经济管理学院学子开展“五一红色行”活动

发布者:经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5-05浏览次数:10

为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以“五一红色行”为主题的红色走读活动,组织学生打卡红色坐标,致敬峥嵘岁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2023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王熙的视角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大家好,我是2023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的王熙。202554日,当五四青年节遇上五一假期,我奔赴江西萍乡毛家湾文化村追寻红色印记。在青砖灰瓦间触摸历史脉搏,从革命文物中感悟精神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参展:锈迹峥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把锈迹斑斑的大刀和长矛,它们曾是战士们手中的利器,如今静静地躺在展台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接着是一支旧式手枪和一个军用水壶,它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我还看到了一些生活用品,如背包、棉被等,这些都是当年红军战士们的随身之物。透过这些物品,我能感受到他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环境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参展:安源起义魂

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中,安源工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长江中游洪水泛滥,长沙株洲等地受灾严重,灾民纷纷涌向萍乡、浏阳一带。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人利用这一时机,发动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

 安源路矿工人在起义前秘密串联,准备武器弹药,为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24日,起义正式暴发,数千名工人手持大刀、梭镖等武器,向清军发起攻击。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安源工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近代史册上。他们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勇拼搏。

观像:星火起征程

1921年秋,青年毛泽东肩负革命理想,踏上了前往安源的征途。在这片蕴藏工人力量的土地上,他深入矿井、走访工友,以真理之火点燃了安源的革命激情。这次行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实践,更奠定了工农联盟的坚实基础。毛主席以行动诠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源的革命烈火迅速蔓延,成为推动中国革命浪潮的关键力量。这幅画面定格了伟人躬身实践的身影,也铭刻着信仰与奋斗交织的时代印记。

赏书:书香铸魂

走进这座庄重的纪念馆,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展柜中整齐陈列的泛黄书籍、手稿和报刊,每一本都承载着革命年代的烽火记忆。指尖轻触玻璃,凝视那些被岁月浸润的文字,《新青年》的激昂呐喊、《红旗》的铿锵宣言,字里行间流淌着先辈的热血与信念。这些图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把把打开红色文化的钥匙——少年在《红岩》中读懂信仰的坚贞,青年从《毛泽东选集》里汲取智慧的力量,代代传承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在此跃然纸上。

展墙上的老照片与书页中的批注交相辉映,诉说着战火中的理想与牺牲。纪念馆用实物串联起时光,让后人透过文字触摸时代的脉搏。在这里,红色文化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精神养分。历史书写的不仅是过往,更是未来的灯塔——以书香铸魂,让时代精神永续流淌。

毛家湾文化村是我们了解过去、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他们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们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纪念馆,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在这里,我们将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汲取前行的力量。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

编辑 |王熙

校对 |邓雅玲、龚豪

图片来源 |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 郭远峰

二审 | 张文凤

三审 |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