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以“新时代学校国家安全”为主题的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征文活动。现将优秀的征文展示如下:
2024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一班 温莉
《共筑安全长城,书写时代答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声穿越百年的誓言,在数字时代激荡出新的回响。当国家安全的内涵从烽火狼烟延伸至数据洪流,从疆域防线拓展至意识疆界,国家安全教育便成为文明基因的解码器,将“家国情怀”的血脉密码转化为全民守护的自觉行动。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当下,每个人都是历史长堤上的一块砖石,既承袭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炬火,又熔铸着“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时代锋芒。在当今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已从传统的军事防御拓展至政治、经济、文化、网络等多元领域,成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是国家安全的受益者,更是其坚定的守护者。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而国家安全教育则是凝聚集体智慧、传承守护基因的精神纽带。从烽火狼烟传递军情的古老智慧,到全民抗疫中大数据追踪的科技防线,中华民族的安全防线始终根植于代际传承的集体意识与全民参与的协同力量。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基因的唤醒——它让戍边战士的钢枪与渔民的雷达屏共振,让量子计算的突破与“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共鸣,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培育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土壤。这种教育的力量,既是对千年守护密码的解码,更是对新时代安全思维的编码,让14亿人共同编织的安全网络既有历史纵深的韧性,又具备面向未来的张力。
历史与现代的接力,以集体智慧筑牢安全根基。从古代长城到现代抗疫,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行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密码。秦代军民“连万城为一墙”的协作,抵御外敌;今日全民抗疫中,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协同作战,筑起“生命防线”。张衡地动仪开启防灾先河,当代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为应急救援提供精准定位。明代戚继光创“鸳鸯阵”融合矿工与农夫之力,今日戍边战士与柯尔克孜牧民共建“马背电子围栏”;华为十万工程师突破芯片封锁的壮举,与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的集体治水智慧遥相呼应。“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集体智慧跨越时空,始终是守护家国的核心。当古老的长城烽燧化作数字孪生城市的预警系统,当防灾先河的匠人精神注入量子计算的突破,中华民族始终以集体智慧织就安全经纬。这种代际传承的力量,既是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更是奔向复兴的精神灯塔,照亮守护家国安全的永恒征程。
多元主体的协同交响,来编织一张立体安全网。艺术和国家安全需要多元主体分工协作,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缺一不可。戍边战士与边境村民共建联防机制,疫情期间军队医疗队驰援武汉,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渔民主动报告可疑水下设备,网民举报网络诈骗信息,平凡人成为网络安全的“毛细血管”。健康码、大数据追踪成为抗疫“新武器”,青年科研团队研发疫苗,7天建成火眼实验室。武汉封城期间,快递小哥汪勇搭建的“医护人员保障联盟”,整合共享单车、网约车、外卖等平台数据,设计出动态优化配送路径算法。“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唯有各尽其责,才能织密安全之网。当戍边战士的钢枪与渔民的雷达屏辉映,当院士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与快递小哥的电动车共鸣,14亿人各展所长的协作交响,正谱写着国家安全治理的现代乐章。这种植根文明基因的集体智慧,既是抵御风浪的压舱石,更是奔向复兴的推进器,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持续闪耀。
新时代青年接棒,必以科技报国书写未来答卷。青年是代际使命的传承者,以创新突破守护国家安全的未来战场。华为“天才少年”攻克芯片难题,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3岁,打破西方技术垄断,这表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命脉,需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突破“卡脖子”领域。95后非遗传承人用短视频活化传统技艺,抵御文化入侵;留学生自发组建“爱国者联盟”,揭露反华谣言,此例启示青年应善用新媒体传播中华文明精髓,在文明对话中破解西方话语霸权。大学生环保社团监测长江生态,青年科学家研发碳捕集技术,为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力量,青年需树立“生态安全共同体”意识,在新能源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探索中国方案。“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以创新与热血,接续书写国家安全的新篇章。留学生在国际舆论场的主动发声、青年科学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凸显安全维护的跨国界特性。复旦学子发起的“一带一路”青年安全论坛,促成沿线国家青年签署《数字安全联合声明》,这种实践表明:新时代青年应培养“双循环”安全思维,既立足本土守护红线,又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国家安全教育将“军民鱼水情”的血脉传承转化为“数字孪生城市”的预警算法,当“积力之所举”的古老箴言化作青年科学家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攻坚密码,一个民族的安全共识便超越了时空界限。这种教育不仅是抵御风险的盾牌,更是文明延续的火种——它让非遗传承人的短视频与留学生的国际论坛形成文化防御的合力,让生态监测的碳捕集技术与“一带一路”数字安全声明构建全球治理的桥梁。正如江河奔涌离不开每一滴水的方向,国家安全的长治久安,正源于每个公民被唤醒的守护自觉。在历史与未来的接力中,国家安全教育终将把“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景,锻造成驶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罗盘。
“树欲常青,应保持土壤之肥沃;国欲久盛,当筑牢道德之樊篱。”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当每个青年都成为文明防火墙的神经元,中国这棵巨树的新生枝丫,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空中舒展成永不凋零的安全经纬,唯有让安全共识沉淀为民族的精神染色体,方能令中国这棵巨树的新枝,永远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辰生长。国家安全是全民的使命,需要代代接力、人人尽责。让我们以青春为炬,照亮科技突围的“卡脖子”之路;以团结为盾,抵御暗流涌动的网络风险;以传承为舟,载着文明火种驶向未来。唯有如此,方能告慰历史、不负当下、永续华章——因为,我们书写的不仅是时代答卷,更是子孙后代安身立命的千年基业。
此次征文活动,用文字表达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与坚守,用纸笔展现挺膺担当的决心与信念。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同时推动我院国家安全知识的普及,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国家安全文化氛围,推动国家安全文化建设。
编辑| 李佳
校对 | 江念昔、邓雅玲
图片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