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永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肖鹏老师、王为兴老师携手为经济管理学院学子讲授“一课多师”示范课

发布者:经济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24-12-2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江西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切实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实效。1224日,在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校区B410教室,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永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的肖鹏老师、王为兴老师携手为经济管理学院学子讲授“一课多师”示范课,2023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1班的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课程伊始,于永清院长围绕“守正创新”“知行合一”与“立德树人”三大方面,深刻讲解了学生应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融入个人成长。他鼓励同学们紧跟时代步伐,将理论知识真正贯彻到学习、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实践中。于院长特别强调了对同学们创新素质与实干精神的培育,并详细阐释了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文化精神”中实践与创新的深刻内涵。

随后王为兴老师运用井冈山斗争的宏伟历史作为实例,深入解析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践与认识的动态交互中,艰辛地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道路。通过实践与认识之间的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中国共产党成功概括出这条道路,为后续的革命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壮丽过程充分展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联系。

肖鹏老师独具匠心地结合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大家从“精进”与“立志”两个视角来审视和理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他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实际例子,精炼地阐述了一个道理:坚持不懈的实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深化认知的道路上前进,成为学业成功和生活丰富多彩的助力;而“立志”则如同成长过程中的坚固支柱,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为实践提供持续的能量,并准确指引前进的方向。

对于2023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1班的学生来说,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交流,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增强了学习动力,提高了知识掌握效率。“一课多师”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舒智深同学表示:“这节思政课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习视野,让我们备受鼓舞。”刘琳娟同学也称赞道:“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又充实,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

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与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合作,支持其深入执行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双方将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关键切入点,突出AI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思政精品课程,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龚豪

校对 |黄权利

图片来源 | 经济管理学院 

监制 钟金花、黄权利
一审 
郭远峰
二审 
张文凤
三审 
谭文武